这些“宝贝”,你家还有吗?
家里总有一些用了很多年的老物件——红双喜瓷脸盆,熊猫牌收音机,飞跃牌黑白电视机……到现在也舍不得丢弃,这些老物件藏着过往的记忆和感情,见证着家庭的变迁。
日夜交替,斗转星移,时代变革中,那些“老东西”所经历的每个家庭的故事,我们可还会想起?
@红双喜洗脸盆 50岁
一个脸盆洗走了这个家一天的疲劳
吉祥的牡丹图案,花团锦簇的喜庆扑面而来,奶奶到现在还用着这个脸盆,比起塑料的,它太不禁摔了,一摔就开始掉漆,摔了这么50年,斑驳不堪。但是奶奶就是舍不得扔掉它。
还记得小时候趁奶奶不注意,就去抠盆子上的漆,发出“呲呲”的声音,弄的浑身的鸡皮疙瘩,但就是停不住手。抠下来一层的漆片,自己拿手兜住,一片片的捏碎,心里可舒坦了。
现在谁还会用这盆子,但奶奶就是不舍得扔,她怕扔了它就忘了以前了。
@搓衣板 33岁
一个搓衣板让这个家穿的体体面面的
小时候洗衣机并不是家家户户负担得起的,若是烧热水洗衣,还要买煤;那时妈妈偶尔用用煤渣,大多数时候还是就着冰水。北方的冬天很冷,只有搓衣板是妈妈洗衣服的得力干将了。
每年冬天,妈妈手上的冻疮总会“如约而至”,但尽管这个样子,妈妈还是隔三差五把衣服在搓衣板上面搓一搓洗一洗,而我就在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扛起搓衣板拿小手在板子上划来划去,坑坑洼洼的感觉怎么就那么喜欢呢?
因为常年在冷水中洗衣服,妈妈有些风湿关节炎,一到阴雨天,双手就特别难受。这搓衣板尽管没人用了,但是我们还是把它存放在储物间,家庭的历史痕迹让我们不会扔掉它。
@铝制手电筒 45岁
一个手电筒让这个家少走“弯路”
小的时候,没有柏油马路,道儿都是土路,路边上还都是水渠。当时,农村的电压不稳定,断电都是家常便饭,雪上加霜的是我还上夜校,每天10点才放学。
走在乌漆麻黑的村外,这个手电筒就成了我唯一的伙伴。有时接触不良,妈妈就在里面放一个硬币,顶住电池,就不用担心它会突然灭了。每晚看见妈妈在胡同口拿着另一个手电张望我,就一个箭步飞奔过去,挽着妈妈的手。两个手电的光亮让回家的路变得清晰起来,这一段路走的很踏实。
这两个手电筒陪我度过了无数个在家里的夜晚,一起聆听着无数次家乡的蝉鸣。而我想再牵一牵妈妈的手,现在看来估计只能在回忆里了。
@上海牌缝纫机 55岁
一台机子让这个家在冬天穿的暖
我妈当时给纺织厂咂窗帘,一张窗帘的拉花才两毛钱,但两毛钱在那个时代足以满足一家人一周的伙食。全家的衣服都出自这台机器之手,妈妈曾跟我们说:“我们是被这台机器养大的,要不早就冻死了。”
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写着作业听着妈妈缝衣服,缝纫机的转动声音特别流畅,夜晚听着很舒心,晕黄的灯光打在妈妈灵活的手上,总是那么神秘。
现在这个让我们家冬天穿暖的“神器”,因为过了多年,轮子已经生锈,舒心的声音也出不来了,但是它缝出来的衣服我们还留着。妈妈说:“那个不能扔。”
@手工家具 61岁
一批家具拼凑出了这个家的温暖
姥爷今年80岁了,年轻时是个木匠,受了工伤,右手少了一个指头。姥爷和姥姥结婚的时候没有钱,就自己做了一套家具当聘礼把姥姥娶了回来。为了让简陋的房子更温馨一点,姥爷自己动手把一块块木头变成一件件朴素可靠的家具,最后搭建了现在的这个家。
姥爷做的小木板凳,从小被我坐到大,还是很结实。
现在,姥爷上了年纪,再想拿起工具已经是很困难的了,但是那些饱经风霜的家具会一直陪着他。姥爷说:“等他走了,这些家具就一起埋在土里吧,免得你们都给我扔掉,我都没法心疼……”
@玻璃弹珠 35岁
一个个玻璃球那是我童年的回忆
我家里面兄弟姐妹四个,小时候没什么玩具,唯一能玩的就是这些五颜六色大小各异的玻璃弹珠还有家门口的那块泥土地。
先在地上挖个小坑,再拿小树杈画上一道“笔直的线”。兄弟姐妹几个趴着的,跪着的,坐着的。完全不在意刚洗的衣服弄的脏兮兮,傍晚回到家,免不了贴着墙根站成一排,挨个被打。可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再次“开战”的时候,谁还管身上是不是粘了泥?
现在兄弟姐妹几个人都在天涯海北,各奔东西,再不会聚在一起翻滚在泥土地上疯狂一天了,童年时光早成了那段不敢回忆起的过去了。 这些玻璃球或许不值钱,但是见证的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才是价值所在。
时光荏苒,带走了属于这些老物件的时代
却让藏住的关于家的情感传承了下来
不知道我们
每当看到家里那些布满灰尘
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功臣”的时候
是否还记得那些故事呢?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更多精选